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丁莹 陈映琦 摄影 刘炼 视频 徐家兴 通讯员 高笛)4月30日,武汉植物园内绿意盎然,2025年湖北省科普亮宝会在此盛大启幕。作为年度科技惠民盛事,本届亮宝会汇聚了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不少“宝贝”。流连现场,边看丰富的实物展品,边动手参与互动,大可惊喜地触摸到科技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智能机器人:工业与家用场景的生动演绎
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展示空间展台上,通用型四足机器人H1与面向消费级市场的智能机器狗Go2吸引众多目光。工业级设计的H1展示出强大负载能力,其稳定的机械结构与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引发机械爱好者热议。而体型小巧的Go2凭借灵活步态与互动功能成为“人气王”,小朋友们围聚着它,不断发出指令。在大家的指挥下,Go2熟练地做出前进、后退、转圈的动作,十分可爱。家长李女士询问:“它适合家庭使用吗?”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消费级产品,它具备自主导航与简单语音交互功能,可用于家庭陪伴或教育场景。”
多彩农业:传统育种技术的直观呈现
华中农业大学“以质强农 融创致新”展台上,棕橙色橙子、紫皮土豆、黑米等特色作物有序陈列。一位市民拿起紫色土豆询问:“紫色的土豆和普通土豆有什么区别?”讲解员介绍,紫色土豆经传统育种技术培育,富含天然色素,营养价值更高,抗氧化能力强。其用途广泛,能丰富农产品种类,助力农民增收。
谈及棕色橙子,讲解员表示,优化种植技术使它积累了更多风味物质,口感更胜一筹。此外,展台上的高蛋白玉米在食品加工和畜牧业用途广泛,展现了现代农业育种技术的成果。
桥梁科技:智能守护天堑通途
桥梁博物馆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梁底巡检机器人”联合展台前,轨道式梁底巡检机器人成为焦点。“它如何在复杂的桥梁结构中工作?”市民陈先生驻足询问。科研人员现场演示:机器人通过3组独立驱动的移动轮和限位轮牢牢依附在箱梁上行走,碳纤维三角形结构检测臂搭载激光测距传感器,结合先进定位传感系统,可实现自动过墩、过缝,还具备一键巡航、自动驻车等智能化功能;高清相机对梁底环境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构建高精度梁底三维模型,内置智能化图像数据处理分析算法精准捕捉梁底毫米级病害,数据实时上传至梁底综合管理平台。
据悉,该技术已安装运用于广东牛田洋特大桥等多座桥梁,目前正计划推广至双柳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以科技力量筑牢交通生命线。
建筑科技:古今智慧的跨时空对话
中国建筑科技馆“榫卯到云端:‘建造、速度、未来’”展区内,应县木塔微缩模型与“空中造楼机”模型遥相呼应。应县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历经940多年仍屹立不倒,讲解员通过模型演示古人如何利用力学智慧抵御地震;一旁的“空中造楼机”是在汉央企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集模板、脚手架、物料平台、施工电梯、布料机等功能设施于一体,竖向的5个功能分区可以穿插多项工序同时建造,能够抵抗14级飓风,已应用在20余座300米以上高楼。讲解员介绍其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高空作业的安全与高效,让观众直观感受建筑科技的千年传承与创新突破。
纺织材料:从航天到日常的科技跨越
武汉纺织大学“胸怀经纬,织就未来”展位上,嫦娥六号“石头版”月面国旗复制品格外醒目,其主要原材料玄武岩纤维以天然玄武岩为原料,兼具岩石稳定性与纤维柔韧性,从航天器部件到防弹装备均有应用。现场互动中,市民将手机放入电磁屏蔽面料制成的袋子,亲眼见证信号消失;触摸单向导湿面料,感受其速干透气特性。工作人员介绍,电磁屏蔽面料通过导电材料形成连续导电网络阻隔电磁波辐射,应用于多个领域;单向导湿面料基于差异润湿效应,在运动服、户外装备等方面表现突出。
轻工双创新:油脂文化与医学奇迹的双重展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北斗卫星铷原子钟”展台聚焦“时间与生命的精度”:星载铷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院经过二十余年攻关,先后研制出三代星载原子钟产品,其中第三代产品核心指标达国际最高水平,已装备于我国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红球藻研究展示区通过展示图片,让观众看到橙红色藻细胞,了解虾青素提取技术在保健品中的应用,感受精密测量与生命科学的微观奥秘。
在中国油脂博物馆(武汉轻工大学)“千年油脉,健康未来——油脂科技与文化展”展区,微缩古法木榨与现代家用榨油机相映成趣,漆画、画伞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油脂文明与饮食文化的交融。工作人员通过趣味互动,讲解“人为什么要吃油”“如何选购食用油”等实用知识,并邀请市民体验古法榨油,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展台上的含油化妆品也让观众看到油脂的多元应用。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带来“‘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的技术展示:借助3D打印技术,将莲藕纤维转化为可定制化的骨修复材料,其孔隙与密度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植入后如何促进骨骼修复?”科研人员现场解答,该支架具备生物相容性,能加速损伤骨组织的自我修复,避免二次手术,为医学领域提供新方案。
地质与精密测量:解码自然的两个维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北斗卫星铷原子钟”展台聚焦“时间与生命的精度”:星载铷原子钟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院经过二十余年攻关,先后研制出三代星载原子钟产品,其中第三代产品核心指标达国际最高水平,已装备于我国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红球藻研究展示区通过展示图片,让观众看到橙红色藻细胞,了解虾青素提取技术在保健品中的应用,感受精密测量与生命科学的微观奥秘。
湖北省地质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有宝·地质就在你身边”展台以150种矿产标本组成“大地宝藏库”。工作人员从衣、食、住、行出发,解读矿产资源的意义:“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膏可作点豆腐的凝固剂,蒙脱石能制成止泻药……”让观众发现矿产在生活中的默默贡献。
市民互动:科技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
“原来桥梁有‘智能医生’,连毫米级病害都能发现!”参观市民张先生在桥梁科技展区感叹。比亚迪展示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互动体验区的榫卯拼接、转盘抽奖、答题盲盒等活动也颇受欢迎。同时,古法榨油体验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一步拉近了科技与生活的距离。
据悉,本届亮宝会持续至5月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可触摸、可互动”的展示形式,让“湖北智造”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图景。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